二维码
企业供需库
您所在的位置:企业供需库>企业黄页>上海厂家>上海大学理学院

上海大学理学院

学校:教学

普通会员

公司黄页

诚信档案

公司详情

公司简介

上海大学理学院隶属下还包括:上海大学低微炭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纳微能源研究所、上海大学超导及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大学核心数学研究所等研究基地,以及数学基础实验室、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力学实验4个实验基地。

上海大学校园环境1995年1月,为了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应用科学基础研究,新上大组建成立了理学院。当时理学院是由嘉定校区的数学系、物理系,延长校区的基础部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嘉定东校区的技术物理系、数学教研室,徐汇校区的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合并而成,并在合并的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数学系和物理系。1996年11月,理学院组建成立了力学系。1997年1月,原机电学院机自系力学教研室和原机电学院精机系力学教研室归并入理学院力学系。1999年4月,原属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教研室因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撤销而归入理学院,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化学系。

钱伟长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兼职中科院院士3名(元、沈学础、李大潜),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现有专任教师为270名,其中教授88名(博士生导师60名)、副教授105名,这些教师将站在课堂教学线亲自为学生们授课。现有1个国家教育部学科(流体力学),1个国家"211工程"建设学科群、2个上海市建设学科(其中力学为优势学科,信息物理为特色学科)、1个实验教学示范、1个上海市理科教育高地、2个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学科和数学学科)、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实现了所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全覆盖,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可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直通型培养模式。[1]

上海大学校园环境上海大学理学院遵照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钱伟长院士题词“理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的要求,秉承“严谨、求实、创新”的院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努力出成果,育人才。学院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国家特别是上海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依托学科优势,大力倡导导师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搭建社团等各类课外成长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与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近年来毕业生以“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大批学生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并有相当规模的学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学院连续五年荣获上海大学业集体。

上海大学校园环境理学院学术氛围浓厚,一些学科方向在国内,国际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如:数学学科在数值分析与计算、代数与数论、动力系统与微分方程、几何与分析、数学规划、图论与组合优化、随机模型与智能算法、数学物理等;物理学科在信息物理、物理学中的非线性问题、材料物理、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输运性质、强关联电子系统、高温超导电性与超导材料、自旋电子学、功能薄膜和异质结物性、磁性材料与器件物理、纳米体系与介观物理、固体光谱与超快响应、固体理论、凝聚态物理、微波超导、光学光电子、理论物理等;化学学科在纳米材料化学、计算机化学、应用电化学、结构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生物有机化学、功能材料与器件、现代分析与检测和药物化学等;力学学科在湍流与流动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流固热磁多场耦合非线性理论与反命题、城市交通流建模模拟与非线性波理论、非线性固体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科学与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大规模计算等领域。同时,这些学科与生命、新材料、金融、管理、纳米科技、信息等学科交叉,积极开展跨学科应用研究。在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自然科学排名位列第210名,其中数学位列世界第74名,自然科学在亚洲大学中位列第39名。

学院始终将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激励教师人人搞科研的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学科的人才。理学院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4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SCI论文数每年占学校50%以上,在全国同类学院中保持水平,累计获得和省部委级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奖数十项。

上海大学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美、俄、英、法、德、西班牙、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每年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科研合作,同时也邀请海内外、学者来学院讲学和学术交流。[2]

2013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留影2013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于11月8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材料大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主办,上海大学理学院和材料学院共同承办。会议化学化工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景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旨在为化学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化学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50余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上海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方建慧教授和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倪大兴老师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介绍了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90祝活动和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发展情况。随后由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徐群杰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新灵教授作了题为“仿生聚氨酯材料研究”的报告,着重介绍了新型贻贝仿生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上海师范大学的周治国副教授作了题为“Fe@Fe3O4纳米粒子在磁靶向热治疗中的研究”的报告,介绍具有光热功能的Fe@Fe3O4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出了该材料在光热治疗方面的应用;上海大学张登松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型碳材料电容器脱盐性能的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活性炭电极中添加纳米碳管有效地降低了电极电阻和脱盐能耗,为低成本脱盐提供了新的途径。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留影报告环节之后,由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系系主任新灵教授主持创新论坛: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教授“学科交叉与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议题,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上海大学张剑平教授“产学研实践与平台建设”这一议题,结合上海大学实际,探讨将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转化为资源,通过校社企多赢的合作机制,建设经济和的产学研实践平台;华东师范大学陈邦林教授“当前化学化工学科发展现状分析”这一议题,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指出化学化工领域的学科水平要进一步满足高技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次论坛加深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为中青年学者在开展创新性和前沿性的研究获得有益的启发。[3]

公司相关信息

商铺地址:

上海大学理学院

商铺手机版:

上海大学理学院手机版

企业类型 :

企业单位

经营模式:

生产商

您可能感兴趣的

(c)2012-2021 企业供需库 All Rights Reserved